洞箫南箫的8个八度音域
箫能像长笛一样每孔都吹出三个八度音吗
最近除了採竹外,最大工作就是摸索洞箫与长笛,自从知道长笛每孔都能吹出四个倍频音后,就让我对洞箫的目标更加要求了,尤其在细管紫竹旧作上确认无误后,就不曾放弃这要求,当然很多箫友并不感兴趣,因指法已习惯,但这种作品,我确信以后是必须的,它指法简化了可以统─指法,解决千师万法不能协调的问题,另没有八度音宽窄问题。
音准问题,测时没问题,吹的时候,那个流速没到位就低了,一吹曲就被老师说有问题,调音准问题是很大的,主要大家不客观造成的,是测时特别控制它,这不是音准问题了,一把箫最重要的是张力,有人说对应力,你推它退,你退它就进,张力不是共鸣吹的很强大就是好,张力要幅度大有层次才是好,能轻细吹且能一直强化它,不是一吹就有共鸣的,好比如十层次,一是纯音,二是一度共鸣,三是二度共鸣,一直增强,但不管一层十层,其音准都不能偏离的,这才是所谓张力,有些轻吹低20,强吹高30,或50,这都是不理想的音准,这种吹曲时就会造成不协调,另一问题就是张力平衡。每孔都有很好张力,但用同样力度去吹,却表现出不同层级的共鸣,那要灵敏很困难的,除不好操控外,就是感觉不顺畅,这是磨箫中最费心力的,一把难逢好作品,因其它些微而放弃,是最难感受的。
音准问题
音准,首先要明白角度与音准关系,还有绝对或相对,首先要知道音准的标准,误差范围多少,正常演奏指挥家,上下15音分应该都能容许,为应付这上下15音分,製作标准却不能上下15音分,所以我都控制在上下10音分内,首先了解大多箫作管口宽容性都很好,你要依什麽角度去吹都可以,但也有几位名製作家,把管口製作的让使用者无法随心所欲,只能用一个角度去吹,这主要他避免因不同角度吹法,造成音准困扰而设计的,现以三角度中的伏吹来谈音准,伏吹低音绝比平吹低,如低20音分那中音约低8-10音分高音约低1-2音分,仰吹却相反,低音绝比平吹高,如高20音分那中音约高8-10音分高音约高1-2音分,所以角度不同音准就不同,且八度偏差也不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