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铃尺八

虚空尺八研究会,尺八演出,教学,乐器制作

尺八源于中国,却在故土失传近千年

 

静幽的竹林里,遮住了鼻眼的僧人,吹着竹制的乐器,缓缓前行。随着指尖的轻轻颤动,苍茫空灵的乐声流淌而出,不徐不疾、亦止亦行。僧人悠悠然而来,淡淡然而去,伴着出尘的乐声已与自然融为一体。

此时,你若追上前去询问,乐声谓何?却只能听到一句回答:是为禅音,不可说。

 这种乐器,就是尺八。

尺八源于中国,却在故土失传近千年

南宋时期,日本兴国寺的禅僧“心地觉心”来到杭州护国寺修习禅法,期间结识了尺八传人张参,因闻其乐声脆如银铃、细腻如丝,所以跟随张参学得技艺,并将五孔尺八以及《虚铃》等琴曲传回日本。

尺八发于汉,兴于唐,曾是历史上重要的宫廷雅乐。其形与名也跟随朝代更迭逐渐改变,汉时曾被称为羌笛,魏晋时期唤为长笛,直到唐代,因其形已逐渐成熟,固定为一尺八寸长,所以更名为:尺八。

宋朝之后,尺八在中国的发展却逐渐衰退。有人说,相比于尺八的粗犷简约,宋代文人更偏爱于婉约精致的乐器,也有人说,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,加之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融合,导致部分本土文化逐渐断层。

无论出于何种原因,尺八渐渐在中国销声匿迹。相对的,被作为禅音传到日本的尺八,却逐渐在民间扩散开来,并日渐繁盛,发展出了“琴古流”、“都山流”等派系。20世纪以后,尺八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,而在它的故乡中国,却鲜有人知。

万化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灵魂

可以说,尺八是世界上构造最为简单的乐器,似乎只要随便拿一段竹子就可以制作出来。但也可以说,尺八是世界上最难的乐器,因为若要做一支音质够好够准的珍品,其过程复杂精妙的超乎想像。似乎正应证了那句矛盾的话,越简单的往往才是越难的。

制作尺八,需选用较粗且纤维紧密的竹子。因歌口必须在竹节上,所以对于竹子的节距有非常严格的要求,加之尺八必须带有根部,所以放眼一片竹林,仅有一两支竹子适合制作尺八。竹材挖掘结束后,需要经过处理并存放三年以上,才可开始制作。

演化至今的尺八,需要根据材料的条件进行竹子内壁的修整与填充,这一过程需要制作者用心感受。在狭小的空间内,用锉刀等工具修改需要的内壁曲线,再用泥漆在适合的位置填充,一边试吹,一边修改,也许要反复尝试近千遍,才能让它以达到理想的音色。

尺八,中通无底,歌口为半月形,正面有四个孔洞,背面有一个按孔。内部无膜、哨、簧片等辅助材料,全靠唇形和角度的微妙变化来控制气流发音,用仅有的5个孔调准39个音,这对于演奏者有着极高的要求,也可以说没有绝妙的演奏水准,无法做出一支上好的尺八。

如果说笛萧是明快悠扬的,那么尺八就带了一点内敛与寂寥。尺八是雅器,却偏偏蕴含着脱俗出尘的情怀,往往是一念一音,一音一境,行至无声处,吹响的恰恰是内心。就像湖面漾起的清波,就像空中飞过的大雁,就像刚刚竹林里吹过的风。

在历史的洪流中,我们无法镇定自若地说着:中华文化,源远流长。因为行至今日,我们已经遗落了太多的技艺,让太多的文化传承难继。如果我们不能找到自己的来处,又何谈去处。就像这尺八,在异国他乡成为一个孤独的番客,只问何时,才能在故土上乘兴归来,吹响雁歌。